分享到:
首页 > 机构介绍
  • 索  引 号:00823653-6/2024-10192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五指山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2024-08-28 16:43
  • 标       题: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五指山校区简介
  • 文       号:发布日期: 2024-08-28 16:43
  • 备案登记号:
  • 废止日期: 时  效 性:有效有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五指山校区

一、五指山校区的办学历史

1954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镇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后几经更名调整,于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通什师专和通什教育学院合并成立琼州大学(专科),2006年琼州大学更名为琼州学院(本科),同年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原州师范)并入琼州学院。2008年学校开拓三亚校区建设并把总部迁往三亚校区,实现山海呼应三亚总部校区与五指山校区两地两校区办学,2015年9月琼州学院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五指山校区现设有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五指山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一个二级学院民族学院进行办学。

二、五指山校区的基本情况

(一)五指山校区土地与建筑面积

1、土地面积。五指山校区由北苑、西苑、南苑和东苑四个区域组成,占地总面积为729.1亩。其中北苑区位于五指山市太平溪畔,面积为531亩(山地林面积约占226.8亩);西苑区位于五指山市解放路东侧,面积65.6亩;南苑区位于五指山市海榆路上,东面紧临南圣河,面积94.5亩;东苑区位于五指山市南圣河东岸,与南苑区隔河相望,面积38亩。

2、建筑面积。五指山校区建筑总面积为160540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等办公用房81106.89平方米,学生宿舍35100.14平方米,教工宿舍51889.57平方米,体育设施占地面积21371平方米。

(二)五指山校区学科专业与在校生情况

五指山校区目前办学层次主要为大学专科,现有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中医养生保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园林技术、社区服务与管理7个专业,在校生总人数约2874人。

(三)五指山校区管理体制

五指山校区主要设立五指山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民族学院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开展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学校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基建处、国资处、保卫处、网络中心、卫生保健中心、图书馆、后勤处、后勤服务集团等部门各自按其职能以跨校区进行具体管理。

三、五指山校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加强与五指山市政府共建,将校区建设成与学校总体发展相适应,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民族地区发展和五指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高水平校区。调整、优化校区学科和专业布局,逐步形成专-本-硕多层次办学格局;专项引进师资,扎根五指山,形成结构日趋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专业,建设师范生技能训练、园艺等实训基地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教育培训基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发展;强化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将五指山校区打造成五指山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海南(尤其民族地区和五指山市)发展的重要人才港之一。

(二)校区发展定位、办学规模与学科专业

发展目标定位:立足海南,扎根五指山,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地方发展需求,把校区建设成为教育、民族、农林、生态、康养特色鲜明的与学校总体发展相一致、与五指山市发展相融合的高水平校区

办学规模与学科专业:校区从以专科为主发展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并存,学科专业以民族学、教育学和农林学为主线,突出教育、民族、农林、生态、园艺、康养等特色专业方向,优先发展自由贸易港建设亟需的学科专业,适度发展师范教育专业,到“十四五”未学生规模达到5500至6000人左右

(三)主要任务

1、改革管理体制,施行独立运行管理

加强学校对五指山校区的领导,明确一名校领导分管五指山校区建设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工作;设立相对独立运行的二级单位,赋予相对独立的财权、物权、事权,学校进行宏观管理。以不跨校区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一体化为原则,根据农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与变化情况,以“一院五系(一院即民族学院;五系即民族社会系、农林系、教育系、健康养生系、应用管理系)”为架构,及时调整优化五指山校区的二级学院及其系、所等学术组织设置

2、做好“四苑三基地”规划建设,打造全新校园环境

围绕五指山市生态建设和环境理念,实施生态校园建设工程。把校园建设成美丽生态的教书育人园地,将生态教育的理念、价值追求融入到学校管理、教学课程及德育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开展生态教育理念宣传,提升学校整体生态文明素养,实现环境育人。做好“四苑三基地”规划、报批和建设工作,合理布局教学科研及生活设施,保障6000人办学条件。

北苑:北苑用作主要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预留研究生教学场所及住宿等)。先期开展新学生宿舍楼建设;保留有价值的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并进行维护;视情况逐步拆除食堂等破旧建筑和危房,建设新食堂、商业设施和体育活动场。东苑:按照五指山市规委会审批结果,规划建设教职工住宅和周转房。南苑:重点规划建设教职工住宅、周转房和学生公寓楼,改善校园环境。西苑:在现有教学用房基础上,建设学生公寓楼和教学实验综合楼。

农林基地:利用好建设空地,建设适当规模的农林基地,作为农林等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场地。

热带雨林生态研究教育基地:依托区位和气候优势,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市共建热带雨林生态研究教育基地,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教育培训中心。

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依托良好民族文化资源,在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基础上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3、强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

强化学校与五指山市等民族市县的协同、共荣发展,推动学校与五指山市共建五指山校区。充分利用五指山市独特的资源和条件,围绕“六园”建设和“旅游+康养”模式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助力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综合素质提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非遗传承、教育提升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使五指山校区不仅成为民族青年学习技艺、走向社会之所,亦成为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学历教育、深造学习的重要场所;利用好农林基地的社会属性,为五指山人民服务;推进农学和民族学相关专业与地区产业、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学相关专业与区域基础教育的深度合作,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

4、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做好民族问题决策支撑

加强与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等业务单位的合作,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在有关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决策上,为国家、省委省政府和民族市县党委政府提供有分量的咨询报告。不断寻求和探索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创新文化传承的载体,以黎苗风情文化研究为重要平台,以每年“三月三”庆典活动、民族歌舞晚会、个人民族作品演唱会、文艺下乡等系列活动为传承依托,以黎陶、黎锦等“非遗”项目培训为发展重点,使民族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激发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供平台,为五指山市建设黎苗文化精神家园提供更大支持。

5、做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积极寻求合作办学伙伴,以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为服务主体,探索建立独立的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国培计划”、社区教育、短期培训、定点培训等方式,在五指山校区成立相应培训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海南黎苗族歌手班培训、海南黎苗族舞蹈班培训、黎族竹木器乐培训、民间艺术传习班培训、民族地区市县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全省中小学教师脱产培训、中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各年龄阶段的民族艺术类社会培训等,积极承担起琼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及民族干部培训的义务,为提升地区民族教育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充分利用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气候资源等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国际国内培训品牌。

6、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高信息化和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两校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适应发展需要的智慧校园,为五指山校区师生提供高品质的设施和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建设教学资源在校园云端共享和使用的平台;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增强校园整体安全性。以“建设师生满意的后勤”为目标,以提高服务质量、运行效率和保障能力为核心,构建责权明晰、制度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细致、监督有力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强化规范管理,提升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切实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五指山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主办单位: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琼ICP备0500004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1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46120200004
琼公网安备  46900102000001号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五指山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开普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