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海南考察,每次都必谈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
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专场
(2022年5月19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贯彻落实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该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专场。我是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海南考察,每次都必谈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海南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以及我省第八次党代会已经为我省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海南将如何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如何加快推进标志性工程建设?如何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就上述这些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伍晓红女士,海南省水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誉腾先生,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周亚东先生,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孙于萍女士,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李亮亮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南在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接下来,有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伍晓红女士总体介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关情况。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伍晓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强调,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这对我们生态环境系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我们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高颜值”得到精心呵护。我们致力于让空气更清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农业、住建、公安、工信、商务等部门,近年来采取系列有力举措,打击槟榔黑果土法熏烤,扎实推进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推动优化机动车结构,集中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实施烟花爆竹管控,逐步探索形成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模式。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4%,细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7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3微克/立方米并保持两年,平均每年下降1个单位。我们致力于让水体更洁净。联合水务部门实施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21年全省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94.2%、优良率44.2%,整体水质达到治理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全省监测的76条主要河流和41座主要湖库的总体水质优良率为92.2%,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9.77%。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连年保持100%。我们致力于让土壤更安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的重金属污染整治,持续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污染地块信息化管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由4440吨/年提升至10775吨/年。我们致力于让环境更宜居、生态更美丽。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较2017年提升了约49个百分点。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强化生态保护监管,联合林业、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生态保护修复。2021年反映全省总体生态状况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EI)为80.41,持续保持优级,较2017年的77.47进一步提升。海南岛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保持在60%以上。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展现海南亮色。省委、省政府围绕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谋划实施标志性项目,引领绿色投资和消费,取得显著成效。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禁塑”实施全国首部法规、实施首年取得良好开局;装配式建筑应用量连年翻番;“六水共治”今年初正式启动。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非房地产业投资占比五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21年“3+1”主导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占比达七成。能源结构更加清洁低碳。2021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9%,较2017年提升约1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别下降11%和25.45%,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27.9%,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作出海南贡献。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制度成果,9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推广清单。率先开展多个生态文明前沿领域的立法实践,“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禁塑”、排污许可管理等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取消全省三分之二市县的GDP考核,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指标体系中赋予“生态环境保护”类最高权重。完成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大环保”监管格局。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全覆盖。出台党政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清单,深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近期又启动对4个市县的省级例行督察,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下一步,我们将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这一海南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不断拓展、深化、丰富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

廖宝祺:感谢伍晓红副厅长的精彩介绍。“六水共治”是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接下来,请省水务厅副厅长梁誉腾先生介绍打好我省“六水共治”攻坚战的有关情况。

海南省水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誉腾: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省委、省政府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水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谋划部署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六水共治”已成为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今年1月4日全省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全省上下同心,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

一是“六水共治”体制机制已经建立。海南“六水共治”攻坚,实行双组长领导,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治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水务、生态工作的副省长任副组长;水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35个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治水办公室已经全部挂牌成立。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工作规则、职责清单、2022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等相关文件和制度已经出台。

二是项目为王推动治水攻坚。梳理形成农村黑臭水体等重点领域问题清单。按照“保续建、保硬任务、保两年目标”的思路,优先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优先推进黑臭水体、长期不达标断面水体治理,优先支持能落地见效实施性强的项目,建立治水项目库,结合前期工作、要素保障情况,科学统筹2022年治水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0亿元。

三是齐抓共管治水初见实效。制定年度工作要点,31项任务细化到季度,明确了牵头和配合厅局;将污水处理能力、管网集中收集率、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26项指标量化分解到市县,对表实施。海口将所有项目分成6大流域、13个专项,多污染源协同治理,三亚推进“厂网河湖库海”治理一体化,儋州采用PPP模式打包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城乡供水项目,文昌积极谋划建设畜禽粪便收集,临高实施建制镇“建管运”一体模式,定安研究成立水系统治理平台公司。三亚、保亭联合打造赤田水库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样板工程。截至一季度,全省重大治水项目年度投资完成比例超过30%,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含完工)比例达93%,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治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四是全民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新工艺、新模式,指导征集治水标语标识,开展“海南节水在行动”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六水共治,逐梦幸福三亚”签名仪式、儋州幸福河湖朗读巴士等特色活动。全国和地方性权威媒体聚焦“六水共治”工作重点和难点,报道有关信息3.5万条,网上舆论氛围积极正向。制作水环境问题专题片,曝光一批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发挥媒体“喉舌”监督作用。

二季度,我们将按照省治水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紧盯两年目标,按照省委常委会三个“既要又要”的要求,统筹兼顾“六水”,重点突出治污,一是推进治水项目按月抓,形成了建设项目月投资计划表,二季度拟继续推进的项目469个,其中新开工110个,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力争省级重大项目、污水处理、改厕项目开工、养殖尾水治理等领域有重大进展;二是推进专项行动见成效,二季度基本完成劣Ⅴ类水体治理新开工项目方案评估、河流湖库水浮莲清理2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身份注册登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检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排查整治、农业用水水费收缴、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执法检查、水产养殖清退、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8个专项行动。三是推进试点示范有突破,在城镇截污纳管、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等关键领域,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示范借鉴意义的项目作为试点示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快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四是充分发动群众,实施党建引领,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落实河长与河湖“共命运、齐进退、同荣辱”的责任,开展群众性“六水共治”活动,策划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护河清河行动,广泛征集治水视频、知识问答题等,增强社会参与积极性。

借此机会,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为海南“六水共治”攻坚战撰做了很多质量高、影响广的新闻报道,也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们在今后治水工作中,继续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一起为海南自贸港水安全保障鼓与呼。谢谢大家!

廖宝祺:感谢梁誉腾副厅长的精彩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以生态立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重中之重。”接下来,请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周亚东先生介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海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周亚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南生态环境保护,每次到海南视察都会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作为海南的“国之大者”,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充分发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标志性工程引领作用,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

海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举全省之力,从加强党的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法规体系、强化生态修复、建设监测系统、组建科研平台等方面强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管理实现了统一规范高效。整合分属各个部门的20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九龙治水”问题。二是珍稀物种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发现了尖峰水玉杯等9个植物新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增加到36只。三是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家公园区域空气优良天数近年来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在100%。四是社区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老百姓利用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吃上了“旅游饭”。国家公园范围内游客人次占全省游客的比例逐年攀升。9个市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省。五是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参与热带雨林科普活动的志愿者3年增长1.29倍,成立自然教育学校10所,社会关注度明显提高。六是“霸王岭模式”得到国际好评。去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马赛大会和联合国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向国际社会成功展示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果。

二、以林长制为抓手推动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强化

每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级总林长会议,全面动员部署林长制工作,沈晓明书记、冯飞省长带头巡林,带动各级党委政府履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2021年省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共巡林35次,市县(区)级林长共巡林1175次,乡镇级林长巡林16886次,村级林长巡林47959次。今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省级林长制办公室印发《海南省林长制省级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林长制制度体系。发挥林长制“利刃”作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2018-2020年全省森林督查违法图斑共10282个、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排查涉嫌违法图斑916个,各市县均已全部申请销号,目前我们正在委托第三方逐个验收。省检察院、国家林草局广州专员办、公安厅和省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四方”协作配合机制。海口、昌江等市县因地制宜进行了林长制创新探索,并得到国家林草局肯定。把森林防火纳入林长考核范围,并实行“一票否决”制,2021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5起,同比下降68.75%;受害森林面积818.55亩,同比下降91.36%。特别是自2021年8月以来,全省连续8个月森林火灾零发生,2022年清明节期间更是历史性地实现了森林火灾零发生。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全面加强海口码头检疫执法拦截,打好松材线虫病阻击战;椰心叶甲、椰子织蛾、金钟藤、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

三、造林绿化硕果累累

近五年来,通过全省动员、全民动手,深入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全省完成植树造林96.6万亩,累计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达1759万人次,折合种植大中小各类苗木3760万株,森林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展顺利。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海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成果,完成“回头看”工作。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工作迈出坚实一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申报项目已由国家有关部门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五、红树林湿地得到严格保护

2018年5月,省人大通过《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海南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组织开展全省红树林现状和潜在恢复区域的专项调查,基本摸清红树林资源现状。2018年以来,全省新增红树林面积1090公顷,沿海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廖宝祺:感谢周亚东总工程师的精彩介绍。“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是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接下来,请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于萍女士介绍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有关情况。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孙于萍: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将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作为标志性工程重点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19年《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后,海南成为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也是全球首个提出全域清洁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岛屿经济体。海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要成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良好生态。2019年《规划》实施以来,海南每年印发并实施推广行动计划,定期开展督查通报和第三方评估,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86项具体措施。此外,在车辆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出行、后市场服务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出台了近30项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的政策体系。

二、建立了政府推动、智库协同的工作机制。实行新能源汽车推广联席会议机制,省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分管副省长为副召集人,省内18个职能部门、19个市县以及电网公司等为成员单位,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动重大共性问题;各市县配套建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组建首批由15位专家组成的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全国政协万钢副主席担任名誉主席,其他专家委员均来自国际国内知名车企和研究机构,连续2年组织全体会议,共同为海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献智献策。通过智库支撑、政府决策的机制,科学推动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三、新能源汽车总量不断提升,多个细分领域车辆占比居国内前列。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6万辆,较“十四五”初期6.4万辆增幅超12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也从“十四五”初期4.2%升至8.3%(接近翻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倍以上,居全国“第一方阵”。公共领域基本实现清洁能源化目标,公务车、公交车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为清洁能源汽车;社会运营领域清洁能源化进程持续推进,网约出租车、分时租赁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为新能源汽车,提前实现国家鼓励网约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目标;驾培领域出台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预计全面新能源化后每年可培训学员17万人次,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私人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进程明显提速。2022年至今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个人用户占比达84.9%,个人用户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购买主力军。

四、充电基础设施总体实现了超前布局。海南围绕“南北两极、环岛互联、多点分布”的总体思路,按照“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稳步推进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截至4月底海南省累计建设充电桩51265个,已具备电动汽车环岛出行条件,基本实现“车桩相伴、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已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35座换电站,聚集了奥动新能源、法电长丰、蔚来新能源及库伦能网等多家运营公司和产业链关联企业,换电站实现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全覆盖,三亚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应用城市。

五、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交流中心和信息汇聚地。2019年-2021年连续3年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019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每年大会吸引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汽车行业巨头和行业领袖齐聚海南,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连续3年发布大会共识,在国际国内不断发出“海南声音”,引起了世界关注。

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以2030年“禁售燃油车”为目标不断努力,更好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谢谢大家。

廖宝祺:感谢孙于萍巡视员的精彩介绍。接下来,我们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先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请举手示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将如何推动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谢谢。

伍晓红:生态环境部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不断拓展、深化、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和生态文明实践成果,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主要从以下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守牢生态环境底线。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加强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加强农村水、大气、土壤和人居环境系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加强进出境货物环境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维护自由贸易港生态安全。

二是扎实推进标志性项目。巩固拓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禁塑”、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等标志性项目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海南样板。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资源禀赋,积极谋划、滚动实施新的标志性项目。

三是积极推动“两山”转化。探索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进项目,形成应用范例。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和探索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统筹实施流域补偿和环境治理,培育生态产品公用品牌,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资源禀赋变成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给海南人民带来更多的发展红利。

四是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巩固绿碳基础,加强蓝碳研究,实施一批蓝碳先导性研究项目,进一步探索、挖掘、发挥好海南“碳库”潜力,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展现海南亮色。

五是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集成,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到自贸港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由贸易港。

三沙卫视记者:海南提出的“六水共治”第一条便是治污水。这不仅是历次中央环保督察高度关注的,也关系到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请问:在城镇和乡村的污水治理方面,我们省里有哪些目标规划和实际举措?谢谢。

梁誉腾:按照治水攻坚战“两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年剿灭劣V类水体、五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的“三步曲”总体安排,治污水将聚焦不达标水体,以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和消除收集处理设施空白为重点,以提升县城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收集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污水治理覆盖率为主线,助力提升水环境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是成立技术团队提升专业能力。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为全省“六水共治”技术总师。院士团队、相关部委专家团队等深入到一线调研指导,对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及农村水环境治理、县级水网支网布局等“坐诊开方”。举办2022年海南省领导干部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六水共治”专题研讨班、专项资金申报培训会、系列投融资培训会等。

二是细化任务目标,在编制的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3年、2024年、2026年三个阶段,县城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收集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等指标目标。对于2022年度的目标,将污水处理能力、管网、集中收集率、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量化指标目标,分解到全省各个市县,精准明确年度目标,对表实施。

三是建立督查机制。推动市县印发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对省级工作要点和项目清单进一步细化,制定月工作计划、作战图,落实“四个一”监督机制,狠抓任务落地实施。

四是探索实施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转变思路,把一些“小、散”项目,打包成大项目、好项目、集成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多措并举筹措资金,努力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趟出路子。

海南日报记者:请问,海南省丰富独特的森林资源能为海南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什么贡献?另外,海南在推进林业碳汇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周亚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涉及碳排放和碳吸收两端。能源、工业和农业等领域都体现为净碳排放,只有林业领域体现为净碳吸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我们排放的碳和被生态系统吸收的碳要相等,这种情况下,森林碳汇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如造林、恢复被毁生态系统、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可以增强陆地碳吸收量。

就海南来说,一是海南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仅有丰富的碳储量,其每年的增量也很可观;二是近年来实施国土空间绿化、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热带雨林恢复等工程,可以带来稳定和持久的碳汇量;三是目前海南的森林特别是人工林还有较大的增碳空间,很大部分处于中幼龄林阶段,通过科学经营管理,可以对未来持续固碳做出较大贡献。森林固碳利用自然过程,不需要很高成本,同时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因此,海南林业的工作将牢牢把握资源保护、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这一主线,持续在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上下功夫,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新的贡献。

海南在推进林业碳汇方面有以下举措:

1、加强森林和湿地的保护。保护好热带雨林和生态公益林,加强林地保护,强化林木采伐和灾害管控,有效控制占用林地总量和森林消耗总量,减少林地流失、破坏森林和灾害导致的碳排放。稳步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提高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水平,推动湿地发挥良好的固碳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滨海湿地、城市湿地、退化湿地等重点区域恢复和综合治理,恢复湿地功能。

2、围绕造林与提质,增加林业碳汇。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多形式推动增绿增汇,扩大和优化城乡绿化空间与质量,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碳汇功能。“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完成50万亩造林任务,计划新增红树林面积3万亩,修复退化红树林湿地4.8万亩。

3、建立林业碳汇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完成覆盖全省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体系,摸清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底数,实时掌握碳储量变化动态,绘制林业碳储量“一张图”。支持科研机构开展林草湿碳汇监测、技术开发、方法学研究、标准制定、增汇技术研究等工作。开展碳储量中长期预测、碳储量风险管理以及增汇调控,为我省减排工作提供科学基础。

4、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制定适用于海南实际的地方性方法学,指导海南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综合管理近年来的营造林、森林经营等活动,结合红树林修复、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储备林建设等,开发具有海南特色、可上市交易的林业碳汇产品,针对项目自身条件,开发分别满足VCS(国际自愿碳标准)、CCER(中国经核证减排信用)、省内碳普惠等交易要求,不同层级的森林碳汇、红树林碳汇产品体系。积极探索开展区域范围碳汇交易,选择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市县范围内的自愿林业碳汇交易项目试点。

经济日报记者:海南要实现2030年禁售燃油车目标,需要保持保有量占比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请问:这方面我们海南将开展哪些工作?谢谢。

孙于萍: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近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一致努力,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14.6万辆,较“十四五”初期6.4万辆增幅超12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也从“十四五”初期4.2%升至8.3%(接近翻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倍以上,居全国“第一方阵”。为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接下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各市县从“禁售、推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按照省政府关于逐步逼近“禁售燃油车”的目标要求,优化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从源头降低燃油车的增量;二是落实省政府部署,实施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奖励措施,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加大对推广进度较慢、尾气排放集中的商用车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三是按照“车桩协同、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车桩比控制在2.5:1以下,鼓励内部专用充电设施向社会开放,突破性解决充电桩进小区问题。相信通过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激励措施,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有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人民网记者:请问,自全省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以来,我省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以及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现有成效?谢谢。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李亮亮:推行垃圾分类,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高标准建设自贸港,打造一流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2018年,海口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开始探索垃圾分类工作。从2020年10月1日起,海口、三亚等四个地级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市县选取部分社区、街道、乡镇进行试点,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在去年第四季度住建部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项评估中,我省位列东部地区第2档第1名,被认定为“成效逐步显现”,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思想共识初步达成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冯飞省长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建厅,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调度工作进展。二是省教育厅、省妇联、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卫健委等成员单位积极组织,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等方面投入资金人力,打造了一批先进示范亮点。三是各市县积极组织部署,相应成立分类办,编制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上下同心,共同推动此项工作。四是社会也逐渐理解并接受垃圾分类理念,涌现出一大批志愿者及公益团体,助推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可以说,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方面面已经初步达成共识,为下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机制制度初步健全

一是出台了系列纲领性的文件和配套政策。我省出台了《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印发了《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配套编制专项规划、垃圾分类指南等制度性文件14个,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机制、标准、流程等。二是体制初步建立。以领导小组作为统筹,整合了住建部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教育厅、省旅文厅、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团省委、省卫健委等20多个部门,覆盖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商超酒店、旅游景区、车站码头、文化场馆等主要公共场所。三是监督考核初步完善。省分类办严格按照生活垃圾监督考核问效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市县垃圾分类工作进度及工作成效予以监督评比,督促问题及时整改。

三、硬件设施初具规模

目前,我省分类投放方面已建成分类收集屋(亭)6863座,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285座,中端运输方面配置各类分类作业车辆共16138台,末端处置方面建成焚烧发电项目8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厂2座,小型厨余处理设施52座,有害垃圾暂存点49个,危废处理中心1座,分类体系初显规模,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初步建立。

总体来说,通过四年努力,我省垃圾分类工作省级部门协同联动、市县齐聚发力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初步完备。垃圾分类的工作重点逐步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前端宣传发动转移,引导群众从“不懂分”“要我分”向“我要分”思想转变,逐步提高分类准确率。

接下来,省分类办一是将认真贯彻落实晓明书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的指示精神,围绕30%行政村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督促市县加快补齐终端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充分发挥省分类办成员单位在各自领域的组织、宣传、指导作用,进一步强化联合督导,压实市县属地职责,促进主要公共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是筹备好第二十届环卫工人节。今年恰逢我省第二十届环卫工人节,我厅计划围绕“致敬城市美容师 共创美丽自贸港”主题,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优秀环卫企业、优秀城市美容师、典型案例评选表彰、举办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也欢迎共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谢谢!

廖宝祺:感谢李亮亮副处长的解答。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各位记者朋友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发布会结束后请与我们省新闻办公室或者省相关厅局联系咨询。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全面细致的介绍和解答,同时感谢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们,以及观看直播的网友们。最后,希望各位记者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予以关注和支持,并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 三亚市博后村 三亚市博后村
  • 儋州:治理水体 乡村更美 儋州:治理水体 乡村更美
  • 水清岸绿景美 水清岸绿景美
  • 美丽乡村迎客来 美丽乡村迎客来
  • 生态环境好 鹭鸟先知道 生态环境好 鹭鸟先知道
Baidu
map